空城计原文及翻译

空城计原文及翻译

其翻译如下:诸葛亮已经部署安排妥当,先率领五千兵马撤退去西城搬运粮草。忽然接连十多次飞马送来报告,说:‘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,朝着西城像蜂群一样拥过来!’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别的大将,只有一班文官,所带领的五千兵马,已经分出去一半先去搬运粮草了,只留下二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。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,全都大惊失色。诸葛亮登上城楼眺望,果然尘土冲天,魏军分两路朝着西城县杀来。诸葛亮传令,命令‘将所有的旌旗都隐藏起来;各位将领各自守住自己负责的城门口,如有擅自行动出入城的,以及大声喧哗的,一律斩首!打开所有的四个城门,每一个城门安排二十名军士,扮作百姓,打扫街道。如果魏军到来,不要擅自行动,我自有计谋。’诸葛亮于是披着鹤氅,戴着纶巾,领着两个小童拿着一张琴,在城楼上敌楼的前面,靠着栏杆坐下,点燃香品弹奏古琴。却说司马懿的前军哨探来到城下,看到这样的情形,都不敢进城,急忙报告给司马懿。司马懿笑着不相信,于是止住三军,自己骑上马远远地眺望。果然看到诸葛亮坐在城楼之上,笑容满面,焚香弹琴。左边有一个小童,手里捧着宝剑;右边有一个小童,手里拿着麈尾。城门内外,有二十多个百姓,低着头打扫街道,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。司马懿看完后非常疑惑,就回到中军大帐,命令后军充当前军,前军充当后军,朝着北面的山路退去。他的次子司马昭说:‘莫非诸葛亮没有军队,故意做出这样的姿态?父亲您为什么就退兵了呢?’司马懿说:‘诸葛亮一生

《空城计》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著名故事,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。原文如下:“孔明分拨已定,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。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,说:‘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,望西城蜂拥而来!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,只有一班文官,所引五千军,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,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。众官听得这个消息,尽皆失色。孔明登城望之,果然尘土冲天,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。孔明传令,教‘将旌旗尽皆隐匿;诸军各守城铺,如有妄行出入,及高言大语者,斩之!大开四门,每一门用二十军士,扮作百姓,洒扫街道。如魏兵到时,不可擅动,吾自有计。’孔明乃披鹤氅,戴纶巾,引二小童携琴一张,于城上敌楼前,凭栏而坐,焚香操琴。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,见了如此模样,皆不敢进,急报与司马懿。懿笑而不信,遂止住三军,自飞马远远望之。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,笑容可掬,焚香操琴。左有一童子,手捧宝剑;右有一童子,手执麈尾。城门内外,有二十余百姓,低头洒扫,傍若无人。懿看毕大疑,便到中军,教后军作前军,前军作后军,望北山路而退。次子司马昭曰:‘莫非诸葛亮无军,故作此态?父亲何故便退兵?’懿曰:‘亮平生谨慎,不曾弄险。今大开城门,必有埋伏。我兵若进,中其计也。汝辈岂知?宜速退。’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。孔明见魏军远去,抚掌而笑。众官无不骇然,乃问孔明曰:‘司马懿乃魏之名将,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,见了丞相,便速退去,何也?’孔明曰:‘此人料吾生平谨慎,必不弄险;见如此模样,疑有伏兵,所以退去。吾非行险,盖因不得已而用之。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。吾已令兴、苞二人在彼等候。’众皆惊服曰:‘丞相之机,神鬼莫测。若某等之见,必弃城而走矣。’孔明曰:‘吾兵止有二千五百,若弃城而走,必不能远遁。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?’后人有诗赞曰:‘瑶琴三尺胜雄师,诸葛西城退敌时。十五万人回马处,土人指点到今疑。’

  • 姓名:
  • 专业:
  • 层次:
  • 电话:
  • 微信:
  • 备注:
文章标题:空城计原文及翻译
本文地址:http://52bangboer.com/show-83954.html
本文由合作方发布,不代表诗界网络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诗界网络

热门文档

推荐文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