夙夜在公什么意思成语出自哪里

夙夜在公什么意思成语出自哪里

“夙夜在公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从早到晚勤于公务,形容人们对工作的尽心尽力和不辞辛劳。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《诗经·召南·采蘩》,其中有句诗写道:“被之僮僮,夙夜在公”,表达了对勤奋工作的赞美。

成语的解释

“夙夜在公”中的“夙”指的是早晨,“夜”则是晚上,合起来表示从早到晚的时间预测概念。“在公”则指的是公务或工作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工作状态,特别适用于形容官吏或职员在工作上非常努力的情形。

成语的出处

成语“夙夜在公”出自《诗经》,这是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之间。《诗经》不仅是文学作品,也是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。在《召南·采蘩》这一篇中,通过生动的描绘,表达了对忠诚和勤奋工作的赞美。

相关例子

历史上,有许多文人和官员被称赞为“夙夜在公”。例如,唐代宰相韩滉就曾被称道为“励精勤节,夙夜在公”,表明他在治理国家事务上的努力和奉献。这种表述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品德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勤政爱民的重视。

现代应用

在现代社会,这个成语依然适用。无论是在机关、企业还是其他组织中,“夙夜在公”的精神都被视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。它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,为集体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“夙夜在公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岗位,都应以勤奋和责任感来面对工作,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。

  • 姓名:
  • 专业:
  • 层次:
  • 电话:
  • 微信:
  • 备注:
文章标题:夙夜在公什么意思成语出自哪里
本文地址:http://52bangboer.com/show-52.html
本文由合作方发布,不代表诗界网络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诗界网络

热门文档

推荐文档